close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中國時報【各家銀行房屋抵押借款利率郭佳容╱汽車對保台北報導】

「以前人民面對政府、官員時常常自稱『小的』,我就是要寫出『小的』的歷史!」政大台灣史研究所教授戴寶村從小人物的眼光及角度出發,挖掘1895年台灣割讓日本之際的庶民生活百態與風情,近日出版《小的與1895》一書。

「今年距離清朝割台的1895年,正好是120周年,此時回顧這段歷史特別有意義。」戴寶村去年開始邀集多位研究台灣史的學生,寫下從日人登台開始,從北到南、後來還進入東部的足跡,並涵括島內福佬、客家、原住民各族群的故事,勾勒出台灣面臨改朝換代,百姓生活一夕巨變的實況。

戴寶村舉例,1895年5月29日,日本從北台灣鹽寮海岸登陸,地點在現今貢寮核四廠附近,並留下一個領台紀念碑,日人離台後才被改為抗日紀念碑。他說,「這裡的海岸和以前一樣,只是當時有兩百多艘軍艦,載著一萬多人登陸,是很驚人的場面。」

談到日本人進入台北城則是另一段故事。戴寶村說,當時清朝巡撫、成立台灣民主國準備抗日的唐景崧在日人抵台後,不到一個禮拜內就逃回中國大陸,台北城也陷入一片混亂,百姓生活極度不安穩。

一般人知道當時在大稻埕經商的辜顯榮帶頭與日人協商,卻不知道當時城內的一名菜販陳法也扮演了關鍵角色。戴寶村說,台北城有厚實的門板與高聳的城牆,一旦關閉就形成一道有力的防禦工事,讓日軍一度進不了城門。

陳法看到城內亂象,下定決心幫助日軍進城,因而拿了身邊可用的鐵器、布料等工具協助日軍攀爬入城,才攻破城門的堅固關卡。

戴寶村指出,如果了解這些故事,一般人會對生活周遭的歷史遺跡更有感覺,例如,現在還矗立在台北市中華路和忠孝西路口的北門,就是當時台北城的一部分,「研究看得到、有感覺的歷史,是很重要的。」

建地貸款成數


16F2610E0D0E516E
arrow
arrow

    p31ht3dtn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